取消
首页  »  魂断威尼斯  »  魂断威尼斯

魂断威尼斯

魂断威尼斯

主演:
德克·博加德 诺拉·利玛窦 马里莎·贝伦森 凯荷·安德烈 伯恩·安德森 肖瓦娜·曼加诺 佛朗哥·法布里齐 
备注:
HD
类型:
剧情 同性 情电影 
导演:
卢奇诺·维斯康蒂 
别名:
威尼斯之死 Death in Venice
更新:
21-10-22/年代:1971
地区:
意大利 法国
《魂断威尼斯》内容简介

主演:德克·博加德/诺拉·利玛窦/马里莎·贝伦森/凯荷·安德烈/伯恩·安德森/肖瓦娜·曼加诺/佛朗哥·法布eee
导演:卢奇诺·维斯康蒂
语言:意大利语/英语/波兰语/法语
地区:意大利/法国
编剧:卢奇诺·维斯康蒂/NicolaBadalucco/托马斯·曼
类型:剧情/同性
上映时间:1971-03-01
别名:威尼斯之死/DeathinVenice
用户标签:意大利,同志,同性,法国,1971,文艺,爱情,剧情
片长:130分钟
imdb编号:tt0067445

1911年,德国作曲家阿森巴赫(德克•博加德)怀带丧女之痛来到威尼斯,想藉水城美景舒缓心情,可是一切景致所勾起的不过是更加伤心的回忆,直到在旅馆里邂逅美少年塔奇奥(伯恩•安德森),对方宛如希腊雕像般的容颜才令他浑身颤栗,浑然忘我地沉醉在激动的热情中。
  其后,威尼斯城被瘟疫所笼罩,但官方刻意封锁了消息。阿森巴赫逐渐发现这一惊人的危机时,没像其他人一样慌不择路想尽快逃离,相反为了多看塔奇奥一眼,甘愿染上瘟疫命丧威尼斯。

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提名)皮埃罗·托西第2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卢奇诺·维斯康蒂第24届戛纳电影节25周年纪念奖卢奇诺·维斯康蒂

魂断威尼斯电影网友评论:

感官对理智,美的存在,少年/纯洁/生命,苍老/怯懦/死亡,全片充满暧昧的情感和思考。光线和色彩美极了,少年步入水中一幕,让我每一帧都舍不得落下。从头到尾透着病人那种恍惚漂浮的状态,耳边是不真切的异国的絮语。镜头是一个远处的观察者,近或远,左或右。男主的表演细腻。看到最后我才恍然大悟,少年是一个幻梦般的美/生命的理想。马勒的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贯穿全片。

第一部分成N段看抱着看一秒少一秒的心态煎熬着最后忍不住快进看完的电影…电影也许是好电影,第一美少年是真的美丽,比书中又多带了些烟火气,若不是美丽的容颜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不过最后的一幕实在是太美了。男主,男主是什么鬼,本来他的角色便很难演绎,也没什么多说的…如果不是事先看了原著我根本不会明白这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不过说到底本来也是因为原著才来看的。

那么就让我来复习一下维斯康蒂?观众看阿申巴赫看塔齐奥这个终极客体,用大量zoom和pan来模拟追随的目光,于是少年美得真实,更美得抽象。电影对结局的呈现比小说还要悲怆些,一袭白衣的阿申巴赫面带着死亡的妆容,临终最后一眼是他的美神手指天边的背影,那是追寻美的方向,也是一条毁灭之路。

在B站看完。很久没看老片,真怀念这样慢条斯理的无意义镜头。少年就是美之一词的具象化,作曲家就是世间万千逐美愚夫中的一人。为了警告人们这一行为带来的悲剧性结果,作曲家必须以死亡谢幕,最终将矛盾冲突激化至顶峰。美是一场瘟疫,杀人于无形无悔。“因为你像危险一样温柔,像重新来活的危险。”

把典型德式轻小说拍出了史诗气质,还夹带维斯康蒂的华贵风,个人感觉并不太成功。将原著中的美学价值理念意象化将主人公身份设置为作曲家。身份部分大段鸡肋,完全没有原著文字效果,运动长镜头堆砌也毫无必要。博加德演技并不在线啊,算是本色出演也比比三年后《午夜守门人》差远了。

讲一个作曲家爱上一个少年的故事.作曲家为了多一点时间和他在一起,看见他,甚至不惜搭上了生命.整个剧情简单却始终充满了张力.除了无与匹敌的美少年,男主演德克·博加德更是把角色演到他就是我我就是他的境界.难怪他自己后来说到”永远不会指望在更好的电影里演出更好的角色”.

阿森巴赫与塔齐奥之间从无接触,没有任何情事发生,有的只是擦身而过、目光偶遇、以及各种幻想。纯粹的美,应该是毫无意义的美,不应被赋予任何理想与涵义。纯粹的美激发出来的爱,也似乎是无能为力的爱,因为这种爱也不被赋予任何意义(追求或占有),这种爱不可触及不能被打扰。

欲罢不能的情感,可遇而不可求的爱情,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这部作品把欲擒故纵和若即若离的感情表现到了极致,尤其是那几个对手戏,不近不远的距离足够挑起那种只是想着再近一步,就激动得不行的感情。但是,二人最后都没有说上一句话,就如同其中的情感一样,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霍乱时期的威尼斯,船夫,旅馆经理,每个人看起来都像死神派来的恶魔,流浪艺人的介入更是被笼上小丑式寓言的色彩。只有少年美得如同古神话,却唯青春的光华可以接近。年老是不纯洁的,于是为了能在生命的弥留抓住那最后一丝霞辉,像木偶一样任凭别人为他染黑了头发,涂红了嘴唇。

用电影来展现小说中的思考,一方面抽象的美具象化了,少年稍长的头发,精致的脸庞,瘦削的身材,像雕塑一样的姿势,披起白色浴巾像古代希腊人。但是为了呈现书中的独白与观看,只得用大量的长镜头和固定镜头来拍摄,话语转瞬即逝,表演也有所抑制,这让本就抽象的思想更加抽象。

儒雅沧桑的绅士,纯净至美的少年。克制隐忍的温柔,怯懦渴望的窥视。哲学之美,艺术之美,音乐之美,遇见,犹如断气呼吸,抽空心跳,付出死亡代价。那端庄,附着帽子束腰与珍珠的女子,有闲阶层的优越与无趣。不喜欢这样过于绵柔的男主,尤其还秃头,不过表演得令人印象深刻。

配乐和镜头是相当的美,但是剧情。。。实在是挺单薄无力,来来去去不过是中年阿叔的各种鸡冻,赞叹,自卑,伤怀,心有余而力不足又要苟延残喘的死盯着不放的矛盾,我看的有点打瞌睡。美少年也是挺美的,不过还没到不得了的地步,蓝眼珠子浓烈但不清透,-2分。环艺全满座。

……